English

喊泉 考察记

1999-03-15 来源:生活时报 李春鲜 覃云 我有话说

读过《三国演义》的人,大约都还记得:当年曹、刘大战于长坂坡,张飞扼守当阳桥头,十万曹兵欲过不敢,犹豫之际,张飞圆睁环眼,大喝一声,当阳桥摇摇欲坠,河水倒流,惊得曹家裨将纷纷落马。当然,所谓的“河水倒流”,实在是夸大了的描写。然而地球之大,无奇不有,浩瀚的大自然中,竟也有乖乖地听从人们呼唤,招之即来的水流呢!

从“山水甲天下”的桂林北行约七十公里,有一个兴安县,那里的白石乡蒋家山村东南侧,有一道奇特的泉眼。这泉平时水量甚少,甚至滴水不流,但只要走到它跟前喊叫“求”它,哗哗的水流就会奔涌而出,十分有趣。

一个天高气爽的金秋季节,笔者来到了蒋家山村到泉眼前。眼前是一派千姿百态、刀削斧砍的石山,相对高差达150—300米,其间林木蓊郁,鸟唱虫鸣,蜂蝶纷飞,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。就在一处平整的陡坎上,有一条水平裂隙,长约10米,宽约5—12厘米,其间有四处出水口,我们按位置自左而右取名一号泉、二号泉、三号泉和四号泉。平时一、二号泉涓涓细流,三、四号泉断流干涸,喊后四个泉口同时涌大水。

陡坎之下,为一喧闹的小溪,是水泉的消水道。这时已是上午10点钟了,带路的文大爷坐在一块石头上抽烟,默默地看着我们进行如下的观察试验和记录:气温7℃,水温19℃,地温8℃,天气晴朗无云,水质无色透明,无臭味。一号泉流量0.024升/秒,每隔5分钟共测四次,每次都一样。这一切做完,老人开始喊话了,他吆喝起当地群众喊水时的共同用语:“口干死啦,快放水给我们喝啊!”一分钟不到,泉口洞里开始发出“呼隆呼隆”的响声,顿时跳珠走沫,大水从四个泉口倾泻而下,测得一号泉流量为4.3升/秒,约相当于五个三寸自来水龙头同时开大的总流量,前锋水质混浊,泉洞内叮咚作响的落水声清晰可闻。三、四号泉陆续流了一个半小时断水,一、二号泉又流了半个小时,然后恢复到原来的流量。断水前片刻,也听到像有什么活物挣扎活动的特异响声。但这时再喊,却再也不来水了,要间断四小时以上再喊才“灵”。

多么奇怪,多么有趣的水泉啊,文大爷像当年嬉水取乐的牧童,手舞足蹈,稚态可掬。

从我们考察过的“喊泉”来看,它得以生成的地质地貌条件不外有三个,一必须是碳酸盐特别是石灰岩、白云岩的岩溶地区;二是环山低洼,汇水供水良好的环境;三多是下降泉。但最主要的是它特殊的内部结构。老覃用小石子在刚才文大爷做过的大青石板上画出一幅“喊泉”内部结构的草图,解释说,“喊泉”的内部结构是很复杂的,它很像一只大茶壶,有宽大深广的“壶身”,“壶身”的大小随各个“喊泉”涌水量大小不同而不同,像此处“喊泉”壶身大小估计约十到二十立方米。还有弯曲形如虹吸管的“壶嘴”,壶盖有通往表上层的小裂隙(供水路),壶身上部有贯通地下水的小管道,接受补给水。若补给水主要来自地下水,则成为“永久性喊泉”,四季都能喊出水来。若补给水主要来自地表水,无地下水补给,则成为“季节性喊泉”,雨季才喊得“灵”。

为了验证声响的作用,我曾开放收音机,或敲打铜锣,同样也“喊”出水来了。我们还做了这样的一次试验,将泉口的所有裂缝用烂泥巴密封,喊了三个多小时不诱发涌水,但当扒去泥土,空气流通之后,喊叫三分钟即来水了,说明“喊泉”与空气、声波等的关系是何等的密切。这使我们想起,这和在冰雪地区,高声呼喊因声波振动而引起雪崩的道理恐怕是一样的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